党员手记|《诗画中国》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台之声》微信公众号 | 2024年01月02日 19:42
原标题:
正在加载

  10月31日,第60届“亚洲—太平洋广播电视联盟奖”在韩国首尔揭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获得电视类娱乐节目大奖,这是《诗画中国》节目播出一年后斩获的又一份殊荣。自2022年8月28日首播以来,《诗画中国》观众规模达3亿人次,全网热搜热榜共计443个,节目话题阅读量累计超27.4亿次,推波一浪又一浪“诗词热”“书画热”“传统文化热”,也为我们这支多年来坚守文化类节目阵地的制作团队注入了阔步前行的勇气与动力。

  以党建引领创作 铸魂文化传承

  《诗画中国》的创意创作是从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来,从总台要求的“满屏皆精品”的布局勾画中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重要讲话中指出:“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创作团队敏锐地捕捉到将“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不断深化、内化、转化为《诗画中国》的创新模式。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们守住“正心”,怀有“匠心”,永葆“进心”,通灵“诗心”,绽放“画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诗情画意,以“思想+艺术+技术”的新融合,用中国式审美的新表达,向国内外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光辉灿烂和新时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以学习增强本领 赋能艺术实践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同志在2023年新员工入职暨“五年培养计划”启动座谈会上指出:思想的厚度与见识是媒体最核心的竞争力,总台人必须“腹有诗书气自华”,绝不能做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花花草草”和“肥皂泡”。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青年导演,面对《诗画中国》这样一档高站位、高定位、高难度、高期许的精品节目,从开始筹备的那一刻起,苦学恶补便成为我们的日常。“诗画合璧”的全新节目样态要求我们不仅要成为诗词、书画、文物“专家”,还要通晓古代礼仪、服饰与现代舞蹈、戏剧、曲艺等专业知识。

  我和团队的小伙伴们仿佛变成了“考研冲刺班”的战友,桌上摞满了《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五千年》等相关书籍,认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知识。作为一支80%都是女导演的制作团队,领导称我们是一支娘子军,正是这支娘子军展现出了能挑千斤担、能啃硬骨头的极强韧性与战斗力。大家放弃休息时间,多次拜访故宫博物院书画专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进行“小班学习”,针对单幅画作的创作背景与艺术价值进行详细深入地探讨,抓住这宝贵的契机勤动腿、勤动手、勤动笔。历经3个月,近20次推敲修改,导演组从初选的近千件经典诗画作品中确定了第一季主要呈现的60余幅画作及与之匹配的近百首诗词,并提炼出了山河中国、风骨中国、灵韵中国、乐舞中国、四时中国、田园中国、匠心中国、礼仪中国、雅趣中国、营造中国、色彩中国11个主题词,为每幅画找到了价值表达的准确方向。

  以创新实现突破 推动审美升级

  创新不息、精进不止,持之以恒追求卓越、创造一流永远是总台人昂扬拼搏的号角。面对风格各异的经典绘画作品,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呈现才能展现出它最大的特点和亮点,引发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成为了我们创作的最大难题。节目制片人、总导演田梅老师反复叮嘱我们,要带着新媒体思维去挖掘、设计每个选题,确保每一分钟甚至每一帧都精彩。带着逐帧雕琢的匠心,导演们不套模板、不走捷径,以音、舞、剧、曲等艺术形式为“纸”,以XR、CG等科技手段为“墨”,以“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理念为“笔”,为每幅画作量身打造可视、可听、可感的“写意空间”。

  面对有着“宋画第一”称号的巨幅山水画《溪山行旅图》,我们以大山大水礼赞大国气象的文化情怀为创作出发点,让李光复化身画作中的挑担人,行走山间,于山巅发出“山高水长、物象万千”的叹诵。为了实现技术上的创新表达,我们请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用他们的画笔将《溪山行旅图》拆分为近100个绢画元素进行后期CG特效制作,对树木、山石、瀑布等景物进行了1:1还原,真正做到让古画活起来。而像这样一个5分钟作品的背后,是历时几十个小时的蓝棚拍摄,长达两个月的制作周期,以及上百人团队的通力配合。节目播出后,网友评论道:“我真的看到了千年前范宽眼中的世界!”看到这样的评价,大家都感到以我们团队的汗水与努力换来亿万观众视听震撼,值了!

  一个最佳的选题不但要能够提炼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还要能够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杂花图》卷就是这样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这幅长十余米的水墨长卷描绘了十三种各异的花草果木,展现了画家徐渭极致的泼墨大写意风格和极具韵律感的画面表现力。两位党员导演杨冬璇和邱皓若迎难而上、独辟蹊径,她们结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精神风骨,提出了“水墨交响”的创意,将《茉莉花》、德彪西《月光》和格里格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三首经典中外乐曲融合编创,结合数字化水墨场景,让音乐触发带动画作的笔墨,打造了一个独特的兼具东方审美与世界感受的艺术表达。

  以敬业精神攻坚克难 展现担当作为

  在文艺创作一线,我们始终牢记要勇于在“漩涡中心”工作,事不避难、敢想敢干、做到极致、不留遗憾。记得在录制整季节目的最后一个文艺呈现《杂剧〈打花鼓〉图》时,因为拍摄效果与设想的播出效果存在一定差距,田梅老师与导演组紧急决定对节目进行重新编排,即使这意味着要临时寻找近五十名专业演员,而所有工种更是需要不眠不休50个小时才能保证在原定收棚时间完成拍摄。面对这项前所未有的“极限挑战”,大家以极高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从日落到日出始终在岗位上保持着战斗姿态。

  为了能够在每周日晚给全国观众呈现一场“高品质文化盛宴”,在后期制作中,每一个画面、每一个字、每一个读音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会经过选题导演、责任编辑、校对老师、诗词绘画专家以及总导演的“五级把关”。各级领导和相关导演从周三开始便不分昼夜多次参与审片,为求每一个细节尽善尽美,少则十几次,多则几十次地对成片进行修改完善,力求以最高品质保障节目播出。

  可以说《诗画中国》从无到有,从开始到播出的每一步都凝结着一个大家庭的努力和心血。我深感荣幸能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今,《诗画中国》斩获亚广联大奖让我们既惊喜又感动,惊喜是在于我们通过节目与观众达成了思想和审美上的共识,感动是在于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历代传承、走向世界的希望与未来。

  今后,我们也将持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与强大力量,身披彩霞再出发,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和“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投入《诗画中国》第二季的创作,再创佳绩。

编辑:钱景童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正在阅读:党员手记|《诗画中国》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