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总台社教节目中心《一线》栏目记者、《平安中国》融媒体行动总导演 邓黎啸
作为一名有十多年党龄的新闻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四好”党员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在我看来,“政治素质好、岗位履责好、作风品行好、群众评价好”这样的标准,是指导我们开展新闻报道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我们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行动指南。
政治铸魂:坚定理想信念,严守纪律导向
总台是党的意识形态重镇,作为总台的一分子,我们是新闻工作者,更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在负责《平安中国》融媒体行动相关工作时,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平安建设”的宏大叙事既有高度又有温度?如何让“平安”这一跟老百姓密切相关的话题能够以更直接的方式触达内心?最终,我的答案是,要在做节目的过程中,不断询问自己三个问题:为了谁?依靠谁?怎么干?
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重要职责。在策划、制作《平安中国》融媒体行动的过程中,我们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认真回答“为了谁”这个重要命题,坚决打破传统专题片“解说词+画面”的叙述模式,借助融媒体直播的形式,设置“平安初见”“平安有法”“平安之美”等多个特色版块,让基层法治工作者成为叙事主角,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平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最动人的故事,让一场场融媒体直播活动,成为立足群众实际需要、宣传平安建设成就、弘扬依法治国理念的高效载体。通过这个活动,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响亮、让观众看得更舒畅。
在推进《平安中国》融媒体行动的过程中,社教节目中心领导一直强调“新媒体时代,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要打造传播矩阵”。这就是我所说的“依靠谁”,我们要积极联动各大主流媒体,对接各级政府部门的政务自媒体账号,利用每座城市的上万块户外大屏,打通一切可以联动传播的渠道和平台,实现跨区域、跨平台的协同传播。目前,《平安中国》融媒体行动已完成十多场直播活动,联动了数百个政务自媒体账号,广泛覆盖了上亿观众。
△直播联动地方上万块户外大屏、联动上百个政务号
再说“怎么干”,面对经费紧张和技术短板的双重压力,作为党员的我没有退缩,选择和同事们一起攻坚。我们创新采用“资源置换”模式,与各地融媒体中心深度合作,让“降本增效”落到实处;我们苦练内功,全员自学新媒体直播的相关技术,熟悉掌握直播所需的设备和软件,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助推项目落地执行,并不断提升履职尽责的本领能力。正是秉持这种“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劲头儿,我们最终实现了将政治担当转化为创新实践。
△在勘景途中争分夺秒,剪辑直播所需短片
勇于创新:成为融媒体传播“六边形”战士
当人工智能、VR、XR等新技术和新设备颠覆制播方式,当算法推荐重塑新闻生产传播格局,想要在这个时代立足,新闻工作者一定要转型成为“六边形战士”,即成为具备采访、撰稿、导演、主持、摄像、制作等全媒体技能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优秀的新闻作品提升自己的采编能力,购置摄影及灯光器材钻研拍摄技巧,在直播中打磨出镜主持和临场应变的技能,钻研后期剪辑包装技巧和融媒体直播相关技术……我渴望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提升和武装自己,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制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作品。
要想产出好的作品,除了打磨技能,更要磨炼意志。我一直认为,记者就是记录社会的行走者,只有甘做“孺子牛”、甘行“万里路”,才能挖掘出更多鲜活的内容。在内蒙古自治区,为了确定直播点位,我7天走遍了鄂尔多斯市的9个旗(区),行程近3000公里;在湖北省,为了体验护林员的日常工作,我在悬崖峭壁上步行近4个多小时……正是这些现场获得的“第一手数据”,以及数据无法呈现的细节与情感,真正做到了让“平安故事”直抵人心。
△摄制组和护林员行走在峭壁上
△冒着大雪进行直播彩排
奉献担当:让“一个人”影响“一群人”
作为党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我始终践行“我先上”的承诺。2024年全年,我在外出差的天数接近200天,活动期间每天最早到岗、最晚离场,曾连续十天平均睡眠3小时左右。只要团队有需要,我可以随时填补导演、策划、摄像、记者、技术等任何一个岗位的空缺。慢慢地,团队成员也自发加入了“凌晨四点俱乐部”,大家完成自己的任务后,还会主动询问“还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这种团结拼搏精神也感染了许多合作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也主动请缨,加入创作团队,“党员带头、全员奋战”的生动场景处处可见。
△直播前和团队梳理流程、核对字幕到凌晨4点
△直播前在酒店大堂讨论修改方案到凌晨
在创作过程中,“Yes and?”是我们团队的沟通模式,“Yes and?”源自即兴喜剧,核心在于先接纳对方的观点(Yes),再补充新信息(and),从而推动对话和创意发展。这样的方式无论是在化解意见分歧,还是激发团队创意方面都成效显著。整个团队开放包容的氛围,催生了众多优质内容产品,孕育出一个又一个“金点子”,使团队真正成为一支敢想敢干、凝聚力强的融媒尖兵。
△直播执行期每天晚上十点例行的总结会
△和地方政法单位、融媒体中心参与同志的合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次直播结束,团队都会收到来自各方的反馈。有的来自平安建设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他们赞叹我们传播形式创新;有的来自基层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肯定我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有的来自地方融媒体中心的同行,他们对总台人海阔天空想、脚踏实地干的工作态度赞誉有加。这些反馈和评价是整个团队不断前进的动力,也进一步增强了我和同事们“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河南登封塔沟武校的同学摆出平安中国字样
《平安中国》融媒体行动创新实践不断激励着我做好新时代的“四好”党员,既要成为“追光者”---追寻真理之光、人民之光;更要当好“燃灯者”---用创新实践点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我们节目中有位嘉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旦出发,必须抵达,没有困难,只有办法。”这句话也成了我的座右铭,成了我们创作团队的“团魂”。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以“四好”党员标准自我鞭策,自我加压,在传播中国故事、传递时代强音的新征程上,书写属于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荣光!
执行总监:陈福生
主 编:赵东亮
编 辑:时 尚
供 稿:总台社教节目中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