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四好”党员︱以“四好”党员标准锻造“时政铁军”
作者:总台新闻中心时政新闻中心副主任 许达
作为新闻工作者,特别是时政新闻人,“四好”党员标准贯穿报道全流程,其中政治素质好是履职根本。今年8月至9月,我们连续打赢了创造历史的“三大战役”,从西藏大庆到天津上合峰会,再到“九三”纪念活动,我们再一次用实际行动擦亮了“时政铁军”的金字招牌。期间,时政团队累计制作播发大屏新闻84条,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新闻45条,共计183分钟;参与5场重大活动电视直播和公共信号制作;推出融媒体报道197条、专题纪录片2部、广播新闻147条。在这些作品的创作中,我们始终将讲政治放在首位,时刻践行“两个维护”,面对不断提高的播发时效和质量要求,以严谨细致的工作,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报道任务。
对时政人而言,岗位履责好是对我们业务能力的核心要求。这三大战役我们打的不是阻击战,而是攻坚战,我们要“攻克”的是“精益求精,止于至善”这座大山。每一次报道都是新起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西藏,面对干部群众夹道迎送习近平总书记的感人场景,我们启用特种设备,沿途布设多个机位,精准捕捉呈现“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的深厚情谊;后续新疆报道中,我们进一步优化沿途拍摄细节,收获更好的传播效果。西藏庆祝大会直播中,团队发现习近平总书记与群众互动真挚热烈,果断切播15组互动画面,我们用直播讲故事,将现场万众欢腾的感人氛围传递到千家万户。

△时政团队启用特种设备进行拍摄准备
在上合峰会期间,前后方无缝衔接,“即拍即编即审即传即播”,全力以赴赶时效,高效应对各种挑战,确保新闻在当天新闻联播中准时播出。“九三”大会上,我们以电影级镜头呈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流畅记录迎宾、升旗、检阅等环节,更提出专业建议,促成呈现习近平总书记与各国元首在登上城楼后和抗战老兵亲切握手的“经典瞬间”。正是在实战中打磨队伍、提升能力,我们这支“时政尖刀”才愈发锋利,战无不胜。
作风品行好,则是我们连战连捷的坚实基础。三场战役连续展开,自8月起,全员进入“连轴转”模式,每个人都是一专多能,身兼数职,却始终保持闻战则喜的战斗状态。在西藏,一名编辑突发肺炎伴有肺水肿,仍多次向随团医生申请能继续坚守岗位;被要求必须回到内地或在当地住院后,他还给我发来信息致歉:“给团队添麻烦了,我一定尽快康复归队。”这位同志回京住院仅5天,出院后便直奔天津投入上合峰会报道。这不是个例,而只是团队作风的缩影。我们不鼓励带病工作,但这种顽强精神深深鼓舞着每一个人。如今,年轻人敢于试试看,中生代勇于挑大梁,老同志守住基本盘,大家各司其职、相互搭台,让队伍始终保持“随时能战”的备战状态,从容应对各类突发挑战。

△时政团队在西藏大庆、天津上合峰会、“九三”纪念活动现场
而群众评价好,是我们的不懈追求。这既是对团队成员的要求,也是我们对出品作品的要求。从个人层面,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总台形象,必须慎之又慎,全力维护总台人良好形象。从作品层面,我们追求的不是“博眼球”,而是可以“青史留名、受众认可”的佳作。西藏报道中,我们创新制作以情感传播为核心的竖屏产品,主打情绪渲染,发布后快速破圈。“九三”纪念活动期间,微信朋友圈广告、竖屏短视频等产品都成为爆款。无论是时政专题片、时政新闻眼,还是时政VLOG、时政微纪录等等,只要是受众认可的喜欢的,我们就一定将央视时政的金字招牌烙印在这些体裁上,将最新的创作理念、手法运用到我们作品中,让央视时政始终走在创作的前沿。

△总台时政报道品牌矩阵(部分)
重大报道“三大战役”及后续新疆报道的圆满完成,是我们以“四好”党员标准锻造“时政铁军”的最新实践,更是我们工作日常的集中体现。时政工作永远面临新的“大战大考”,我们将在本职岗位上再接再厉,不负信任与期待,坚定投身总台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的宏伟事业中,续写“时政铁军”的新荣光!
执行总监:陈福生
主 编:赵东亮
编 辑:时 尚
供 稿:总台新闻中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机关党委
正在阅读:“四好”党员︱以“四好”党员标准锻造“时政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