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htmargin="0" background="../../images/line1.gif">
本期内容栏目介绍主创人员拍摄花絮观众信箱

 




贵州蜡染艺术

     在今天的节目中要和您说一说贵州的蜡染艺术。为什么要单说贵州的蜡染呢?是因为贵州被称做是“蜡染之乡”。

 


浙江省是中国东南沿海一个文化发达的省份,在它丰富的民间文化宝库中,黄杨木雕与东阳木雕和青田石雕被并称为"浙江三雕",闻名遐迩
  



(一)贵州蜡染艺术

    石头寨是布依族居住的一个小山村,距著名的黄果树名胜风景区仅一步之遥。

    农闲时,布依族姑娘们便聚在大树下,展示她们的手艺,蜡染制作是她们从小就从祖辈那里继承下来的主要功课。从10岁起她们就用蜂蜡在白棉布上绘制各种图案,这些图案多是从祖母、母亲那里承传下的。

    大自然的花、鸟、鱼、虫都是她们描绘的对象,对美的追求和向往,都溶在了她们的蜡画之中。

    石头寨的姑娘们个个都是制作蜡染布的高手。不仅花纹精细,而且染制精良,色泽经久不变。蜡染制品为她们的生活平添了美的风韵。

    蜡染又称蜡防染,古称“蜡缬”(XIE),是蜡画与染色的结合。蜡染与绞染、扎染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染缬基本工艺。

    据考证,蜡染起源于中国古代,最迟在秦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就已熟练地掌握了蜡防染技术,在东汉时,蜡染技术已相当成熟,到了西晋时已可以染出十余种彩色的蜡染制品,唐代蜡染已非常盛行,到南宋时蜡染花布称为“瑶斑布”。如今尽管机器印染花布已经空前的发展,可是蜡染艺术仍在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蜡染之乡”的贵州仍非常流行。

    贵州大学美术系副教授 周世英:从过去的情况来看,因为它是在这种比较封闭的农耕经济为时代背景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大多数都用自己织成的布,自己种成的蓝靛,自己养蜂的蜂蜡,来画成蜡染。就是以蓝白为主。蓝靛它比较简练,反而它有一种朴素大方这样一种风格,所以比较明快,这里面画有一些比较细腻,有些稍微粗犷一点,特别是在贵州劳动人民当中,它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他除了衣食住行,还有精神的追求。因此他在蜡染上面有很多美好的理想的寄托。所以它反映出的这些东西,很简练、很朴素、很纯朴,所以它受到大家的欢迎。

    为什么传统的蜡染会在西南各少数民族生活中凸显出它的恒久的文化价值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呢?

    贵州民俗学家 曾宪阳:因为苗族没有文字,没有文字不等于没有文化,他的服饰具有文字的功能。学者们把它叫做无字文化或者无字史书,这是有些道理的,他就把他的文化,比如说包括他们的宇宙观,他们的物种起源观,这些原始的宗教观念就通过一些图案呢,就表现出来。蜡染,它是保留古代文化信息最为丰富、最为深远的一种蜡染。这种蜡染非常珍贵,现在我们在生活当中已经看不见。它的用途是除了服装,当然服装它不是生活装,它是在祭祀的时候,用来通神、通灵、通天的,那种特殊的场合下才用,所以它是非常庄重的东西。蜡染作为少数民族服饰一种装饰手段,它本身有很强的美感,但它的作用除了实用以外,它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在)少数民族传统蜡染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图腾崇拜非常的明显、非常的强,解释了苗族的物种起源观。它认为天神也是一个祖宗。所以有时候我们在它的图案上,能够看到一些大蜈蚣、大蛇,要是用汉族的观点不能理解它,为什么有毒的东西,很张扬地放到你这个服装上很重要的场合。实际上它认为万物同源,它不仅仅是图腾崇拜。除了图腾崇拜以外,更深一层的还有它的传统哲学理念,原始哲学理念。

    从专家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得知,蜡染在西南各少数民族中,得以保存、发展的基本原因。

(二)蜡染工艺

    蜡染的艺术魅力主要在于每次染色后所产生的“冰纹”,即使同一幅画或同一副图案,所产生的“冰纹”也绝不相同,这就是蜡染的艺术魅力所在。“冰纹”可以说是蜡染的灵魂。

    蜡染的实质就是用蜡来作画,用蜡来防染。民间的蜡染是不打底样的,凭着心中的构思来绘画,也不用直尺、圆规,但是所绘出来的图案花样比例适度,构图精美。

    专业蜡染则不同,首先要有缜密的构思和设计,将设计稿画在白纸上,然后再用透明纸将画稿拓印下来。拓印的画稿用针将线条点刺穿透,然后将它放在白棉布或绵绸、府绸上,将图案印在上面,印好的布料按设计要求进行描摩绘制,填上所需要表现的颜色,将绘制好的图案按要求进行点蜡、画蜡、封蜡。所谓封蜡,就是把要保留的颜色用蜂蜡给密封住,蜡将染料与封住的地方隔离开来,使之不受染料的浸染,蜡是起保护颜色的作用。蜂蜡也叫黄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性来作为蜡染的防腐剂。将蜂蜡在容器中加温,温度升至60-70度时,蜡溶化为汁。蜡刀是作蜡画的重要工具,它是铜制的,因为铜制画刀可以保温,而其它材料蘸蜡容易很快冷却凝固不易作画。这种画刀多是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并固定在木柄上,刀口微开,中间略空,易于储存蜡汁,规格不同,形状也不相同,多呈三角形、半圆形、斧形等等。

    接下来便是将画好的蜡画布,放在蓝靛染缸里浸染,过去一般要5-6天,现在只需45分钟左右即可染成。当蜡片画放进染池里浸染时,被“蜡封”的图案因为折叠而破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通常称为“冰纹”。这种“冰纹”使蜡染布产生无穷的变化和自然别致的韵味,这正是蜡染的魅力所在。有时“冰裂纹”的大小、走向,也可以由人为掌握,使之产生所需要的特殊效果。

    最后则是“脱蜡”。将染过的画布放在高温锅里用水煮沸,溶化画布上的蜂蜡,去掉“封蜡”后,原来的图案便重现出来,再经过清水漂洗,一幅艳丽的蜡染画,便制作完成了。

(三)贵州蜡染艺术

    蜡染的图案是丰富多彩的,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它的题材与其他美术创作一样,所表现的内容非常广泛。
    蜡染画,从创作上看可分为两大类,即民间的和专业的。民间蜡染创作,基本上是传统的题材,所表现的内容是十分丰富,更具想象力。

    贵州民俗学家 曾宪阳:它反应了我们中国传统的上古时代的一种观念。这个圆圈是两条鱼,也就是现在我们大家熟悉的太极图的前身,把它符号化的两条鱼,相交的鱼,把它处理成圆形,又代表太阳,又代表天空,用这样的图案方式来反映中国本土哲学的天圆地方这种观念,这在其他艺术品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幅图案用了很多比喻、象征、隐喻的方式,表现民族对繁衍、生殖崇拜,或者生命的崇拜。比如说这一个,实际上它的深层内涵,也就是生命的起源。古人就是用这样,看起来很隐晦也很美。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套服装,它是月亮山地区的苗族蜡染,服装里面体现了很多上古文化的信息。比如说中间,它很像殷商时期出土文物“盘龙”,像太阳,也像两个眼睛,像鸟的嘴,这个是龙身,在民间叫鸟龙,鸟从上古时代就被作为阳性代表太阳,代表男人这样一种符号。这两边两条鱼,鱼在上古就已经把它作为女性的象征。那么这个图虽然没有文字,但是它已经告诉我们,因为有了阴阳结合,所以才有生命,才有子子孙孙的繁衍。看图案是组合型的,当你远距离看的时候,它是蝴蝶,但你近距离看的时候,它又有很多细小的图案。这就跟我们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一种方式一种理念。

    传统的民间蜡染,仍在大山深处,表现出它的顽强生命力。这是贵州省麻江县龙山乡青坪村瑶族妇女在制作蜡染,祖辈留下的“蜡染歌”,如今仍在吟唱。

    蜡染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几年,贵州的蜡染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贵州大学美术系副教授 周世英:不管是现代艺术也好,传统艺术也好,还是要有一种生活的基础,生活的根基。贵州有些艺术家,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有一些从观念的角度,他就摆脱了一些具体的图形。有一些也是向现代艺术,特别向西方现代艺术学习。从蜡染艺术来看,可以搞大型壁画,比如像机场,火车站经过处理,用蜡染搞出来以后,因为蜡染有它一些特殊手法,经过一定的化学处理,让它保持比较长的时间。

    创作题材和技法,是并存的。继承传统和借鉴西方的技法,是专业蜡染艺术家们所面临的共同课题。青年蜡染艺术家江海,在他的艺术创作实践中,无论是题材上还是技法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蜡染艺术家 江海:蜡染经过世代相传和不断的创意,我们现在基本上打破以前设计模式和制作模式,现在我们基本上以浓厚朴实的民族风情来进行创意,体现了这门古老艺术的质朴的那种神秘感。在我自己的作品中,更好地把东方传统艺术的特殊魅力和西方现代艺术结合起来,用极普通的日常风情,用丰富的色彩,用优美的线条,用现代的表现意识以及画面精细的布局,呈现出我的所要表现出的综艺美。力求使作品具有本土性、专业性和世界性。

    江海的蜡染创作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他创作的题材一是表现中国历史文化的,如这幅《秦始皇出行图》,便是代表作之一,作品庄严、厚重表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伟业功绩;再一类是民族风情题材,他运用了抽象、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歌颂贵州各族人民的美好的现实生活,如:《渔家女》《竹笋女》《蝶舞》《春梦》《鸽女》《情笛》《苗女风情》《丰收》等等;第三类是运用现代思维和技法创作的抽象作品,如:《归山》《圣水》《傩舞》《图腾》《苗戏》《祈祷》《月神》等等。江海的创作,无疑给蜡染艺术增添了新的活力,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创作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他创作的《民族风情系列》蜡染画,获得了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的银奖。

(四)蜡染艺术家洪福远

    如果说传统的民间蜡染主要是用来装饰、美化日常生活用品的话,那么,现在的蜡染则已经发展为绘画艺术门类中的一个品种,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

    洪福远,这位年逾花甲的蜡染艺术家,在蜡染的园地里已耕耘了四十多年,他的影响和名气远扬海内外。 大凡来安顺的外国友人,都要到洪福远的展厅参观他制作的蜡染艺术品。

    蜡染艺术家 洪福远:贵州民族蜡染图案它是相当丰富的。从五十年代我就受到这些图案的迷惑,当时我还不太理解,就觉得很奇特。我当时就注意少数民族绣花、挑花、蜡染。使我惊叹的是这些少数民族妇女当时生活很苦,但是她们对美,对美的需要还是很强烈的,她们在服饰上,尽量装饰它的美。说明这个民间艺术的美,它是对人民生活对老百姓的生活的装点作用,是很重要的。我也爱下乡,从中我也学到不少东西,所以就发觉这个民间艺术,它和学院派的艺术是两码事情。学院派的艺术那是比较正规的,它先画素描作基础,画东西一定要符合比例,符合透视。但是作为民间艺术的特点呢,是自家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觉得怎样美就怎样画,不受那些框框的束缚,他是得意忘形,随心所欲地画,他画到得意的时候,不管那什么形象,他巴不得画出来的东西,又像蝴蝶、又像石榴、又像花、又像鱼一样,把自己一种美好的感情都寄托在里面去了。我就用我学的绘画知识,把题材范围扩展大。你比如说,我将中国的古典图案融合进去的,我就发觉实际上民间艺术是传统化的延伸,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它虽然是苗族、布依族虽然是少数民族图案,实际上它也是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总体,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总体艺术思路的延伸。

    洪福远所创作的一千多幅作品中,表现的题材和内容相当丰富。他将搜集整理的民间图案、纹饰,运用在创作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无论从简洁的彩陶纹饰,神秘的青铜艺术,雄浑的汉画石刻、古拙的岩画造型、瑰丽的敦煌艺术、神话传说,以及脸谱形象和多姿多彩的龙文化,都无不表现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

    《丝路明珠》反映的是敦煌艺术,作者大胆地把莫高窟的佛像立在大漠之上,与驼队的流动相呼应,组合成丝绸之路的典型形象,给人以历史的回味和联想。

    《雄关铁骑》是表现千军万马保卫长城的壮丽画卷。

    《中华古鼎》是青铜文化最典型的重器和礼器,画中九鼎,代表国家的强盛与巩固,是长治久安的象征。

    《中华龙文化大观》是将远古时代以及商周、战国、五代、秦汉、唐、宋、元、明、清各时期的龙作了集中而典型的概括,可以说是难得的蜡染珍品。

    洪福远的创作将我国的蜡染艺术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攀上了一个更新的高峰。

    他创作的《脸谱系列》,获得“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他本人被授予“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的称号。

    他多次被邀请到国外展出作品和访问,为蜡染艺术和祖国争得荣誉。

(五)贵州蜡染艺术

    蜡染艺术,除了传统的题材技法以外,近几年从事蜡染的艺术家们也大胆地将现代创作技法,运用到蜡染绘画之中。

    继承传统和突破传统,走革新之路,是许多艺术都曾经经历或正在面临的艺术探索过程。蜡染艺术也不例外。

    艺术的实践贵在创新。在探索的路上,首先是创作思维的突破和技法的革新。

    如果我们将民间的、传统的作品与现代作品相比较,便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无论是思维模式和手法,都相去甚远。即使用专业的传统作品与现代作品相比较也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别。

    贵州大学美术系副教授 蒲国昌:在这方面有所思考,就打算从现代绘画的角度,就是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蜡染,把蜡染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来传达我对一些现实,对当下一些问题的思考。其实用什么手段来进行创作,作为当代艺术来讲是无所谓的。比如说这个陶艺,陶艺原来也是一种民间的手段,从原始社会,一直到现代都用这个陶艺的一种手段。被当代的艺术家把陶艺接过手来,他就利用陶艺这样一个媒介来传达自己的思想,传达自己的一些思考,所以这个蜡染我也是把它看作传达媒介,一种传达的方式来利用它。而我在蜡染里边恰恰利用这个冰纹,它这个冰纹成为一个网状,像蜘蛛网一样,千变万化的一种效果。当然一方面有一种美感,一种特殊的美感,一种破碎的美感。再一方面,我也利用这种冰纹,它这种细丝绕来绕去的,产生一种视觉影响。对感情产生一种刺激,它能引起感觉的密密麻麻,一种缠绕的好像解不开,一种躁动这种感觉。它不是很光滑的,我就利用冰纹传达一种感觉,传达一种精神性的东西。把现代水墨的一些技法,一些思考和蜡染上的一些技法把它结合起来,结合在一张纸上,同时出现,造成一种前所未有的一种感受。就是蜡染的冰纹和这种我刚才讲的那种很烦躁的那种感觉,然后跟水墨有一种很滋润的感觉。它给人一个思考的空间,它是开放的一个体系。当代艺术来讲,强调参与,就像摇滚乐,观众台上台下闹成一片,这个当代艺术作为我来讲,他每一个人不同,带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参与进来,他有不同的理解,这也是一种参与。

    就技术而言,蒲国昌大胆地在宣纸上用蜡液作画,有时杂以颜料。与蜡染最大的不同,是他的“彩墨蜡画”不加温去蜡,而是让蜡留在纸上,并以搓、揉之法,再加上颜色或将颜色覆在蜡上等手法。使画面产生新颖的肌理效果。这些特点通过《机器时代》和《石榴系列》等作品充分体现出来。

    作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家,浦国昌的作品至今仍保持着具象的外观,但其中也具有内在的抽象的形式,通过对画面形象的变异,瓦解了原有的形象意义。这种形象的变异体现在形象的扭曲、解体、重叠、错位等方面。它消解了以往人们所熟悉的固定的思维方式和固定形象模式,与传统创作有着极大的差异。

    作者试图表达个性的思考,并将自己的思考变成可视画面,让观众共同参与理解与阐释,体味现代社会的复杂、神秘和多变。多解性和多义性,正是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蜡染艺术的现代创作见仁见智,与其说现代蜡染绘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选择或一种手段,不如说给我们更多的是思想上和观念上的启迪。

    贵州蜡染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不论是民间的还是专业的…….


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