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htmargin="0" background="../images/line1.gif">
本期内容栏目介绍主创人员拍摄花絮观众信箱

 




黄河入海流

  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黄河,走黄土高原,穿中原大地,经九省区,行万里路,终于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找到归宿,跃入了大海。岁月悠悠,黄水滔滔,大河携无尽泥沙与海相会,形成了山东北部伸向渤海的一片约8000平方公里的最年青的扇形土地。这就是粗犷苍茫的黄河三角洲。

 


 宁夏是一个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黄河中上游,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它东邻陕西、北接内蒙古,南与甘肃相连

  黄河原来是从徐淮入海,咸丰5年,也就是1855年,改道山东入海。所以这个在山东东北部地区冲击而成的黄河三角洲。被称为近代黄河三角洲。

  三角洲是近代黄河三角洲。总面积是5400平方公里,东营市就坐落在这个三角洲上,如果说这个整个的大的三角洲,还有一个大的范围,就是黄河以郑州为顶点,整个这个华北平原一直到南方的徐淮,这个都是大的黄河三角洲,所以这个我们讲的三角洲,是指黄河从1855年改道的山东入海以来,形成的这一带黄河三角洲,总面积是400平方公里。

  黄河三角洲是世界大河三角洲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它的地下,油气资源广泛分布,已探明储量居中国海岸带之首;高浓度囟水储量极其丰富,具有形成年产600万吨原盐生产能力的资源条件,还探明一处储量达6000亿吨的巨型盐矿。而地上,尚有520万亩荒地, 180万亩滩涂待开发利用。直到现在,黄河入海口仍然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中推进,年造面积达36000多亩,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湿地。

  小麦、棉花这是农业的两大作物。这里建成了全国第二个石油工业基地,东营有两个百分之七十,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胜利油田在石油工业的产值占了70%,在地方工业中,为石油工业服务的,石油的相关产业的产值有占了70%,这几年地方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地方工业也逐步形成了石油、化工、卤盐化工、纺织、机电、建筑建材这样一个产业体系。

  根据油田矿区的特点,东营市以森林环抱的组团式城市为发展方向,形成了现代化城市的基础框架。中心城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卫星城镇,突出大绿地,大水面、大空间特色的生活环境。

  东营市建市以后。这个地方分为三县两区,一个是广饶县,一个是垦利县,一个是利津县,二区呢,一个是东营区,一个是河口区,总人口现在是170万。

  在中国,几乎每个地方儿都有自己的地方戏曲,从而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对于戏迷们来说,《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逼婚记》、《马前泼水》…确…等等这一系列戏曲名剧的剧名儿,是再熟悉不过了,但它们最初的原创是来自于哪个剧种呢?恐怕很多人并不太清楚。现在告诉你,它们都来自于吕剧。

  吕剧是山东省的代表剧种,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吕剧艺术不仅遍布山东各地,而且在河北,西北,东北以及淮河流域等地区广为流传。吕剧的发源地就是广饶县。

  吕剧艺术是由说唱艺术演变而来的,最早演出过一出戏,叫《王小赶脚》,其中有一个驴型道具,所以当时人们叫它驴戏。还有一种说法是,吕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乐手上下捋弦,就此也叫捋戏。50年代初,山东吕剧团正式成立,从此定名为吕剧。

  经过近百年发展,吕剧艺术不断的成熟完善起来,吕剧的唱词道白非常通俗和口语化,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有优美动听的唱腔,委婉抒情的琴弦伴奏,使得人物刻画鲜明,形象生动。有声有色,非常受群众的喜爱。

  没有黄河,就诞生不了吕剧;没有黄河三角洲这块宝地,怎么能有这优美动听的唱腔旋律?神奇的土地和赏心悦目的戏曲,让人们久久沉浸在如梦如幻的天地里。

  东营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东营本身是一个荒僻的小村,传说是唐太宗东征的时候在这儿扎个大营,所以叫东营。这里就有东营等等的名称。胜利油田开发以后在东营附近建成了胜利油田指挥部,所以后来建市就取了东营这个名字。

  东营市的出现,是因为胜利油田的开发,但是一个区域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是综合性的发展,单一的产业不可能发展成繁荣的区域经济。1983年,为了实现黄河三角洲地区综合开发与发展,国务院批准正式建立东营市。距离今天还不到20年。

  东营是个年轻的城市,但它又是古老的,它和黄河沿岸的许多其他地方一样,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这古老呢,就是说东营市南部这儿叫泰沂山麓,冲击平原,这个比较古老。泰山、沂蒙山这叫泰沂山麓向北冲击的这个平原,这个平原就包括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这个地下遗存都非常丰富。

  广饶县城西北隅的南宋大殿,是山东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建于南宋建炎二年,旧为关帝庙。原庙址南北长30余米,东西宽76米,有春秋阁,三义堂,戏楼及东西厢房等建筑,现仅存大殿一座,是关帝庙的主体部分。

  南宋大殿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全木结构,一个铁钉都没有,它是按照榫式扣起来的,在我们江北,它是属于最古老的一座木制结构建筑。

  大殿坐北面南,殿面宽三间,深三间,殿身高度10.39米,建筑形式为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构架方式为六架橼屋,乳栿对四椽栿,用三柱四梁铺作,与宋代庙宇建筑所记载的完全默契。这座大殿保持了宋代建筑特有的风格,是研究我国中古时期木构建筑的珍贵资料。

  南宋大殿是广饶现存的一个古代建筑。如果说严格了,它不应当叫做南宋大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南宋的时候这里不属于南宋,中国是南宋的时候,这儿正是金国,所以这个地方标准应当叫金国大殿。

  南宋大殿是孙武祠的正殿,孙武是中国古代的军事家,他所撰写的《孙子兵法》,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就是在世界上也传播很广,成为一部古老而又著名的"兵学圣典"。

  按照司马迁《史记》记载,孙子是齐人,齐国春秋末期,齐国人。经过专家,学者的考证,春秋末期,齐国的洛安就在广饶县境内……。现在运用《孙子兵法》的热潮很高涨,不仅用于战争,也用于商场,特别是海湾战争期间,《孙子兵法》的运用达到高潮。

  这座孙武祠虽为近年新建的纪念园,但城府森严,座落有序,是典型的古典式北方亭院。如果游者有好古史之雅兴,可细读《孙武故里考简记》的壁刻,也可吟诵巨幅刻瓷长卷《孙子兵法》十三篇。

  另外在馆内还存着一些石佛造像,这些石佛造像大约都是属于南北朝时期,这就充分证实佛教传入这个地方是比较早的。

  从黄河源头的,到黄河入海口,黄河沿岸的人们都爱用鼓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有藏鼓、腰鼓、兰州的太平鼓,陕西,山西的威风锣鼓、开封的盘鼓。在东营的广饶县还有一种短穗花鼓。短穗花鼓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高难的表演动作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

  广饶县的城关乡是短穗花鼓的发源地,每逢节假日那里的人们就会敲起短穗花鼓。

  短穗花鼓起源于明清时期,通过逃荒要饭的流浪艺人产生的,自发的。它主要是到富户人家去要饭富户人家都有狗,所以逼着他们在鼓垂上拴上这么一个长绳子,系上一个疙瘩。他就以这个一是打鼓,另一个示他技艺高,用鼓槌花鞭打鼓边唱小调边打鼓,常年形成了这么一种艺术。

  短穗花鼓艺术浸透了民间艺人的辛酸泪水,据说当年陈官乡的老艺人张洪祥、张洪果兄弟俩流浪到北京学回来的,当时的流行的花边鼓都是长穗鼓,独有张氏兄弟打的是短穗花鼓,这不能不说是张氏兄弟的一个独创。

  短穗花鼓动作难度很大,流传很少。山东省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全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李守信,80年代参加全国民间舞蹈集成的编纂工作,曾跟民间艺人张洪祥一起生活过三个月,当时已经是70岁的老艺人把短穗花鼓的技艺精华都传给了李守信。

  短穗花鼓的动作奔放、舒展。讲究"打场脚微颠、八字腿弓箭、击打头略晃、跑鼓轻如仙"。陈官乡的短穗花鼓队也从原来的5个人发展到了70多人,由过去的打着花鼓要饭变成了今天打着花鼓庆祝,用鼓声歌声来歌唱幸福生活,歌唱美好明天。

  黄河是一条狂放不羁的河流,行踪飘忽不定,所以自古以来有"黄河十年改道"之说。这种改道也为黄河三角洲带来另一番奇妙的景观:原有的故道变成了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池塘。湖泊水碧如玉,草丛优雅,绵延成串,星罗棋布在方圆数百里内。

  东营市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现在未开垦土地还有515万亩,土地资源非常广阔。像这个三角洲,有的记者来,称这个地方是沿海的大西北,这个地方仍然是大面积的荒地,大面积的原生生态。所以,这个地方就是有待开发的地方,所以土地资源很丰富。另外这个地方的海洋资源很丰富,4、50米以上的浅海有800平方公里,由于黄河携带大量的淡水有机物入海,所以这里的鱼虾、贝类资源非常多,水产资源非常多,这个东方对虾,鲮子蟹面条鱼,黄河刀鱼这些产品都似乎是水产品的名品。这个地方气候资源也很好,有丰富的日照,风能资源,光能资源都挺丰富,所以这个地方是一个非常显著的自然风景区。

  目前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已达260万亩。区内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有各类野生动植物1528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有170种。海洋性水动物418种,淡水鱼108种。

  保护区堪称珍禽的乐园,已发现有269种鸟类在此栖息,数量约在1000万只以上。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2%。属于国家一类保护的鸟类就有47种之多。

  世界上很多的这方面专家把这个黄河三角洲称作鸟类的国际机场,鸟类的中转站。从西伯利亚的……飞到咱们南方往欧洲迁徙,是西太平洋地区的鸟类的一个长途迁徙的中转站,这个地方有白天鹅,鹤类,这个金雕,鹳类,鸟类很多非常丰富。

  在黄河三角洲上,有一个涸波浩渺的水库,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天鹅湖。天鹅湖是华北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四周有四座生物岛。岛上百鸟云集,每到繁殖季节,这儿便是鸟的产房。

  无边无际的树林苍苍地覆盖大地,浓密的枝叶高低错落一眼望不到边,风过处,成千上万的绿浪浮动着,林涛之声响澈云天。这些梦幻般的树林名字叫刺槐林。

  黄河口随处可见怪柳树,三丛五株,长在路边田头;几百丛簇拥一起,攀枝连理,蓬勃向上。秋天的怪柳林,丛丛簇簇,茫茫苍苍。怪柳耐干旱,抗盐碱,抵贫瘠,有一寸碱土扎根,便能长一丛苍劲壮美的枝干。还有未雨先知的特异功能:下雨之前,枝叶特别挺拔滋润。

  黄河三角洲这一片绿色,都是黄河造就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了,是个不好的事,但是事物都是从两边看,它把大量的有机质带到了黄河三角洲,淤积造成大面积的新国土,这又是个好事。在这个国土上绿色资源非常丰富,形成了草绿色的一些群落。

  黄河口新淤地上的芦苇是自然生长的,一方连一方,铺天盖地,成为黄河入海时最奇妙的陪衬。秋天,是芦苇最为丰满诱人的成熟季节。苇叶渐白,苇穗裹实,亭亭玉立。饱满的苇穗由淡紫转为粉白,芦花盛开,蓬蓬松松白花花的一片。风乍起时,苇絮随风在天空悠悠然地飘飞,这就是令人心醉的"芦花飞雪"。清新奇野的黄河尾闾,浩淼无垠的渤海岸边,有一道人工的搁海大堤,这就是人称"海上大堤"的孤东海堤,大堤北侧,是气势浩大的东营港,南侧不远,就是黄河入海口,惊涛拍岸……。一座长堤把大海与陆地一分为二,划分成两个不同的世界。

  纵观东营,北部有湿地景观、草地景观和海滩景观;中部是气魄雄伟的石油工业和现代化城区;南部散开着以古齐文化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区和现代农业景观区。从南到北,仅仅100多公里,便从繁华的都市回归了大自然,从古老的齐国故地来到了中国最年轻的大地。假如请您为东营市题字,那就这么写好了:千古纵横,天地驰骋。当然也可以这么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天落东去海,万里入蓝间。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浩浩荡荡而来,从黄河三角洲飞身扑入了大海。"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在自然奇观面前,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也不免显出了几分苍白。

 



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