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 鸥 的 家 园
2002年8月20日,我们开车前往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听说黎明时分会有很多遗欧飞行,于是我们傍晚出发。遗鸥自然保护区位于东胜区泊江海镇与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苏木境内,距市政府所在地45公里,是国内保存完好的湿地之一。 下了汽车,天还很黑,我们决定探访一下这个小岛,看是否有遗欧留下的足印。 我们继续着探寻之旅,不经意的发现,天空已渐渐亮了,这里的天空很美丽。 继续前行,走到水域的岸边,突然发现,有只像是遗欧的鸟儿,我们决定靠近它,看个究竟。走近后,才看出,原来这是一只赤麻鸭,它像是受了伤,见了我们有些害怕,想要离开,可是怎么也走不动,后来,我们知道这只赤麻鸭的确受了伤,不能行走。8月的傍晚,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已经有些寒冷,由于不能行动,这只赤麻鸭身上非常冰冷,并且在不断哆嗦,我们好心的摄像拿出了摄影灯给它取暖。 等到天亮后,我们的部分成员和当地的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把这只赤麻鸭送到有关保护区里,进行调养,于是,我们又继续开始探访遗鸥的旅程了。 在探访的过程中,我们从遗鸥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那了解到了很多有关遗鸥的信息。

【背景资料】遗 鸥 遗鸥,中国珍贵濒危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生物特征: 全长44厘米左右。上体灰色。 头、上颈黑色;眼上下各有一半圆形白斑;颈项、腰、尾白色。初级飞羽,以白色为主,具黑斑,次级飞羽银灰色。下体纯白。嘴、脚暗红色。
现状: 分布内蒙古、河北、山西、 北京、甘肃。栖息于大型水域。主食鱼类、水生无脊椎动物及草叶。筑巢于沙岛上,常与燕鸥、噪鸥、巨鸥的巢混在一起。以枯水草为材。5月中下旬产卵,每窝2-3枚,灰绿色具黑斑,卵色变异大。孵卵期24-26天。雏鸟约40天后具飞翔能力。 遗鸥为世界濒危物种,近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发现比较稳定的繁殖种群,为世界已知最大的群体之一,应严加保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