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宣传周
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 | 财经 | 文娱 | 体育 | 生活 | 国家地理 | 环球 |西部 | 广告 | 视听在线 | 在线主持 | 春节晚会 | 十六大
 
首页
陕西
甘肃
广西
西藏
内蒙古
青海
黄金周
新疆
宁夏
四川
重庆
贵州
云南
延边
恩施
湘西
 
  精彩看点
 
 

关注青藏铁路



采访嘉宾: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 冉 理 
电话采访:1、中科院西北高原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陈贵琛 
       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博士 苏 德 


  您未必知道,我们平时喝水的水质,很可能和一条铁路有关,就是青藏铁路。它北起西宁,南到拉萨,现在正在建设的格尔木到拉萨一段,要经过三江源头、可可西里等自然保护区,是众多江河的发源地,直接关系中下游千百万人的饮水质量。而且当地植物的生长速度只有其它地方的1/10,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所以青藏铁路开工一年多来,一直把生态环保放和施工质量同等重要的位置,也因为生态方面的努力而倍受关注。那么施工单位的众多环保措施,效果如何,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有哪些?

  主持:今天我们要专访的是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的总工程师冉理。除了负责整条铁路的勘测设计以外,他还参与主编了青藏铁路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这是工程开工的先决条件。 

  主持: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曾经说在青藏高原我们是客人,当地的野生动物才是主人。我们要借道而过那么青藏铁路的“道”借在什么地方? 

  嘉宾:在青藏铁路沿线要经过多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咱们在这张图上看到在咱们青藏铁路以西这个范围内,就是著名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那么在这个范围内的其它地方是三江源的自然保护区。在西藏自治区范围内,这些彩色的位置也分别是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在铁路选线过程中对能够避绕的自然保护区,都分别采取了避绕的办法。 

  主持:哪个保护区避绕过去了? 

  嘉宾:比如说位于灵州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以及西藏范围内的绝大部分的自然保护区。

  主持:现在没有让开的是哪个保护区? 

  嘉宾:现在主要是可可西里和三江源的自然保护区。因为大家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保护区连成了一体,基本上从东向西,分布在青藏高原上,而线路又是自北向南分布的,所以肯定要经过这两个自然保护区。对这两个自然保护区,我们采取的办法就是,线路不能够在它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中通过,而是应该走在保护区的试验区。它的工程活动范围,不能离开铁路线左右两侧各两公里。 

  主持:在施工当中,给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动物,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嘉宾:有一些野生动物比如说藏羚羊,它比较胆小,那么机器的轰鸣声,肯定会对藏羚羊造成一定的惊吓,会影响它的正常的迁徙。它的自然背景改变了以后,它也有一个,但是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 

  主持:我们举个青藏铁路个别路段停工为迁徙藏羚羊让路的例子,分别发生在今年的六月和八月,这种停工是必须的吗? 

  嘉宾:因为这个在环境报告的时候许多专家就提出来建议,就是在动物通道附近的施工应该考虑要控制一定的施工时段。藏羚羊需要过路的时候,势必要停止施工。

  主持:青藏铁路经过的可可西里等地方,原来都是无人区是动物的天堂,它们要定期的进行迁徙,将来铁路建成了,是不是所有的动物要迁徙的地方都会预留出动物的通道? 

  嘉宾:野生动物如何通过铁路的问题,这是一个新的课题。那么在五道梁盆地这个地方,我们的动物通道设计的是复合型的,就是既有桥梁的形式,让野生动物从桥下穿过,那么也有一段是路基,就是让野生动物直接通过。 

  主持:从路基上直接通过? 

  嘉宾:对。因为不同的野生动物它也有不同的习性。

  主持:您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动物,它敢从路基上直接穿过铁路 ? 

  嘉宾:对。比如说像一些高山类的动物,像岩羊,它都是喜欢从山顶上通过的。 

  主持:那火车会不会撞上它们? 

  嘉宾:它们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通过这个铁路。因为这种野生动物,一般胆子都比较小。它就像人通过铁路通道一样,它都是爬到路基的一定高度以后,要左右张望,确认没有危险的时候,它才敢通过。 

  主持:但是有一些动物保护专家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你留了这个通道,动物知道不知道,而且动物知道了之后,愿意不愿意去走,这些都是问题? 

  嘉宾:是的,所以就是在野生动物通道都修好了以后,还要采取一些诱导性的措施,提前搜集一些野生动物的粪便,撒在通道的位置上,它闻到这种气息,它会认为是有动物从这儿通行的。就可以诱导它,比如说通过气息的诱导,它就敢过了。我们在野生动物通道附近对铁路也要设置一些标识和规定。比如说禁止鸣汽笛。 

  主持: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土方,而当地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只能够就地取土,那么在取土的时候,怎么样保护土地上非常脆弱的植被? 

  嘉宾:首先第一个,取土场尽量选择在植被比较稀疏或者没有植被的地方。这是首先第一个选择。那么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当必须选择有植被存在的地方去取土的时候首先要把地表的含有腐殖质的这一层土清掉,把草皮铲下来,待取土之后,再来实施植被的再造技术。我们目前也正在从事这方面的实验。 

  主持:我们再来说说水的问题。青藏铁路要经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那是我国江河源头。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许多人担心在那儿施工会污染水体环境,这直接关系到千百万中国人的饮水问题? 

  嘉宾:作为青藏铁路来讲,其中主要是通过的是长江流域。在施工过程中间也确实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机具和设备,力求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比如说在青藏线的施工中,广泛采用了一种叫旋挖型钻机,这个钻机跟传统的钻机不同的就是,它不需要使用泥浆,那么就减少了泥浆的排放,以及泥浆对河水的污染。 

  主持:根据媒体的报道目前青藏铁路沿线,还没有出现任何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这种现象,那在这儿我想替我们的观众再问一下,真的是这样吗? 

  嘉宾:铁路作为一项大型的土木建设工程。它的施工,不可能对环境一点干扰和一点影响都没有,刚才我们所说的一系列措施,并不能保证原来的环境,一点都没有遭到影响和破坏,只是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它的破坏。 

  主持:您觉得如果说破坏,可能会在什么地方? 

  嘉宾:因为我们这个铁路施工,不可避免地要取土,那么植被总是要受到一些损失的那么一条铁路修到那儿了,将来野生动物的迁徙,总是要比没有铁路,要困难一些,对环境或多或少的是会造成一点影响。但是应该说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从我们的国家的领导铁道部的领导,对环境保护的问题,是十分重视的。采取了一些其它铁路建设过程中从来没有采取过的措施,已经把这个损失可以说减少到了最小的程度。

  主持:非常感谢。

  主持:既然修铁路,很难不影响环境,那用什么办法,才能把施工人员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而且更大的环保隐患还来自铁路通车后,火车和沿线车站可能给高原的污染。现在青藏铁路沿线的施工人员有2万人,一天要产生5吨(就是1万斤)生活垃圾而根据环保部门的估计6年工期下来,累计要产生7000多吨生活垃圾。难道这些生活垃圾都要留在青藏高原上吗? 

  嘉宾:产生的这些生活垃圾,我们是在施工期要求分类处理,对于一些可降解的,不会对环境造成过多污染,不会污染水体的一些垃圾,那么可以采取,就地掩埋的方式,对于生活污水来讲,也采用了分类处理的办法。对于一般的生活性污水,量比较小的时候,可以采用分散排放利用当地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这个特点,直接洒泼到地面。 

  主持:指挥部给施工人员判定了53个不准。应该说规定得相当细了,但只要是人在执行中就不免有疏漏,你们怎么去防止漏洞? 

  嘉宾:施工单位搞了很多小册子,就是印发给职工,个别的疏漏应该说还是有的。 

  主持:对那些违规事件处罚了吗? 

  嘉宾:这个处罚是非常严格的。个别司机在行车的过程中间,离开了便道,到了草地上去压了一个车辙,那么对他的罚款,就可能达到上千元。 

  主持:比如一个记者到现场去采访,那你们会在他采访之前告诉他,有什么是可做的,有什么环境是不能碰的? 

  嘉宾:几个主要的方面,是会提前做一些准备,比如说我陪同铁道部副部长去视察青藏铁路沿线的时候,我们在车上就带了垃圾带,那么中午在就餐地点,赶不到点上,在野外就餐以后,那么那些吃剩下来的饭盒、塑料袋、瓶子等等,我们都是集中装到垃圾袋。 

  主持:青藏铁路全线用在环保上的投资现在计划是12亿元,除了具体的措施和资金的保障之外还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青藏铁路开了我国铁路建设市场许多先河,其中就包括第一份环境保护的责任书。那么这个责任书是谁签呢环保的责任书? 

  嘉宾:是采用的层层负责制度,一个是铁道部的,青藏铁路建设的总指挥部他要向国家来承诺,它来负总体的责任,然后作为每一个施工单位,它又要向指挥部来承诺,它要承担什么样的环保责任。

  主持:我们的担心还来自于将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以后,还有一系列问题,比如说一列火车,载客上千人。它沿线的生活垃圾,应该是很大的,怎么办? 

  嘉宾:我们目前新造的铁路的车辆客车车辆,基本上都是全封闭的,就是车窗是不能随意开启的,所以这第一点保证了,就是车上的旅客,不能随意的把用过的,饭盒和垃圾扔出窗外。 

  主持:大的站点可能会有生活生产的垃圾,就是当地的这些员工也会生产,那怎么办? 

  嘉宾: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的垃圾就拉到山下,送到格尔木或者拉萨的垃圾处理场去进行分类处理。 

  主持:我听说八大部委,包括国家计委建设部,刚刚对青藏铁路的环保问题进行了大检查,他们的结论是什么? 

  嘉宾:应该说吧!既肯定了成绩又提了一些建议,比如说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强化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他们的这些检查的意见,对于指导我们强化下一步的环保工作,把青藏铁路真正地建成一条环保型的铁路,应该说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主持:非常感谢。

  结束语:青藏铁路建成以后每年进出西藏的人会净增40万以上,给沿线代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它对环保的要求,也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水平最高的。用朱镕基总理的话说就是,工期可以推迟,但不能扩展施工地面,要保护好每一寸绿地。